治喪流程及注意事項
臨終前
※遺囑(1)留給家人的座右銘、教導期望等。可以錄音、錄影、寫信等方法保留。(2)財產分配或債務等之處理交代。
※衣服準備:(臨終時穿著) (1)整潔的內外衣褲各一套(依病人的喜好準備),及紙尿褲(避免弄髒衣服),以備臨終時換上,如要冰入冰櫃,可多準一套,以備入殮時更換。(可先和葬儀社討論) (2)高齡者可準備壽衣(傳統習俗)
※先找好一家禮儀社將治喪期間想辦的宗教儀式(可先和葬儀社討論)。
必用物品
※挑選必用物品材 棺木、告別式樣式、骨灰罈、訃聞、回禮毛巾,並決定是否要做回憶光碟等。完後請其開列估價單,以此可與家屬討論之。 ※相片:(平時多收集)。 ※生平記錄:出生年月日,出生地,兄弟子女情形、就學經過、就業經過、成長、專長等。
往生
※在醫院過世 (1)準備身份證,申請死亡證明書。如需住院證明,則申請乙種診斷書。 (2)遺體運送流程:由往生室人員簽收後再由安息室人員交給家屬。 (3)遺體送至殯儀館。 (4)在醫院往生時,要注意醫院通常有契約的禮儀社,如已找好禮儀社,千萬不要再接受醫院內的禮儀社提供的”往生被”(通常他們會說這是免費的”結緣品”,如接受,可能衍生一些問題) ※在家裡過世 (1)準備一份證明疾病末期的乙種診斷書,以便給開立死亡診斷書的醫師參考。 (2)紀錄往生時間。 (3)上班時間聯絡衛生所醫師,或附近診所醫師,至家中相驗,開立死亡診斷證明書 (4)往生者死亡證明書:大約需要10 份;診斷書:依個人保險項目而定。
禮儀社費用
※一般都會找自家附近的禮儀社來處理,但禮儀社的良莠真到差很多。 ※找到一家好的禮儀社非常重要,並請教有經驗的人,自己也要都留意禮儀社是否有確實認真的處理往生者的一切事宜。 ※知名的禮儀社通常價位較高,所提供的服務見仁見智,更重要的是,接洽人跟服務人員通常都不一樣(某甲接洽,某乙服務),個人認為如此易產生溝通聯繫問題。 ※可參考普傳禮儀產品方案。
與禮儀社溝通
※盡量協調在家屬負擔的起,禮儀社也願意協助的基礎下辦理,對於禮儀社的建議不要照單全收,多問有經驗的人,才能確保錢花在刀口上。
靈堂禮儀
※每天到時,先拿香拜拜告知往生者你來了,再將蓮花、元寶、庫銀、小往生錢及大往生錢擺在桌上,並更換昨天祭拜的物品(如是杯水要拿出去澆花…)。 ※佩帶孝誌,一般以亡者之性別,依男左女右佩帶。 ※依傳統習俗,為父母、祖父母等長輩服喪,在出殯前不剪(燙)髮,不刮鬍鬚,不擦粉,不塗口紅(另有部分地方習俗,父母或祖父母喪,孝子女或孝子孫須剪髮者)。 ※每日燒的蓮花..等物品,可準備印泥,逐一蓋上手印,縱使被偷也會交給往生者。 ※有親友親至靈堂弔唁,應由孝眷點香後遞交親友上香。祭拜時應向亡者秉報上香者姓名身分。親友上香畢,應恭敬接香並插香爐中後向來祭拜之親友答禮致謝。
蓮花數量
※燒元寶(9的倍數)、蓮花(5-9朵)、庫銀(3-5落)、小往生錢(3-5落)及大往生錢(每日一落),金額不大(一大箱$300左右),不用省,一來盡心意,二來也可令自己專心不會胡思亂想。 ※金紙、蓮花、元寶、都是我們對亡者不捨所以才燒的。是真,是假誰也不知道我們只能盡我們的力量替亡者完成他最後的一段路。建議千萬不要陷入數量的迷失,一切看自己的能做到哪就到哪不要勉強自己。
每日注意事項
※豎靈後,就要早晚捧飯。 ※捧飯的時間早上大約都在日出以後六、七點左右,傍晚就要在太陽下山以前完成。 ※晚上捧飯正好相反,要先上香請逝者用膳後,在於晚上約八點就寢時間端上盥洗用具。 ※捧飯前請先準備盥洗用具(牙膏、牙刷、漱口杯、香皂、香皂盒、毛巾)加適當溫水於臉盆,放在小板凳上,再置於靈桌前。 ※另外準備膳食(一碗飯、一碗菜可數樣菜放在一個碗內且以亡者平常喜歡吃的東西為主即可)然後先點三炷香拜佛祖,在上香稟告逝者已準備好膳食,請逝者盥後享用,約半炷香後,再焚燒一只紙錢,就可將碗筷及盥洗用具收回。
喪禮回禮毛巾
※答禮毛巾是答謝用的,並不是贈送他人的禮物。比較是因為收了來奠祭的親友之白包,或是因為受到他人的幫忙,而回覆給對於的答禮,在閩南話中,這叫做「答紙」。
頭七~滿七
※頭七~滿七共有7次法會,其中頭七和滿七(最後一個七)較為慎重,能夠的話,親友皆到場。 ※作七法事有那幾種? ◎頭七---兒子七(大七) ◎二七--- (小七) ◎三七---出嫁女兒七(大七) ◎四七---(小七) ◎五七---出嫁孫女姪女七(大七) ◎六七--- (小七) ◎滿七---兒子七(大七) 現代人多只做頭七及滿七,或只做大七(頭七、三七、五七、七七),但頭七仍應該按照七天計算,不宜提前。
塔位選擇
※塔位需要提前購買嗎? 最好不要!因為塔位必須配合往生者本命五行和生肖(人和),配合往生的年月,避開沖刑煞,選擇流年大利方位(天時),以及選擇有好的內外環境的納骨塔(地利),才是上策。
館內費用
※館內費用約在出殯前2-3天先結清,會有收據及明細(各公、民營寄棺室,也會有所不同)。
貼拜禮(喪禮禮俗)
※所謂的「貼拜」。即近親(宗親、姻親)的弔祭,仍保留比較傳統形式,依禮應具備牲禮粿品來祭拜亡者。 ※但這些近親不必親自準備牲禮粿品,而委由喪家代辦(實際是禮儀社代辦)。 ※對於這些近親給的奠儀,就改稱為「貼拜」,意即補貼祭拜。 ※而喪家回贈的答禮,也改稱為「貼拜禮」。 ※貼拜禮要先算好人數(因結婚而與往生者或其配偶產生姻親關係都算,如親家公也算)。
訃聞
※訃聞內的人員姓名要仔細書寫及校對,最好在第二天就完成,才不會手忙腳亂。
禮儀規劃書
※禮儀規劃書要詳讀,裡面記載各重要儀式流程的時間及相剋生肖,也註明需準備的物品何時要備妥。
腳尾經
※念腳尾經時,需準備2枚10元硬幣(每次做七都需要準備)擲筊用,用畢可將其收好,如同手尾錢,每日收集會更好。待事情圓滿後,將其放在家中財位(進門45度角處)。
懇辭奠儀
※原金退回,將奠儀(禮金)改用紅包袋~((私下))退回,並且誠懇委婉的告知,這是家族的堅持,致上家人無比的感謝之意,與造成不便的歉意。 ※就且收下,要記住這件事,以便日後這位同事家有相同類似事件發生,再(禮尚往來),再做回報。
告別式前一天
※告別式前一天,會將大體移出冰庫讓其退冰,禮儀社會請家屬確認大體。
告別式
※告別式時要叮嚀親人注意往生者配偶的情緒,避免太過悲傷,支撐不住。 ※在告別式前你的禮儀師應該會再跟你說一次全部的流程,而且當天會有司儀引導,你不必擔心。
封棺儀式
※祭罷即行封棺之儀,俗曰「封釘」。孝眷環跪棺旁,隨司公高唱吉語,以「有喔」呼應。 ※男喪由死者親族,女喪請外家行封釘。先由棺蓋四端已打牢固之釘上,用斧頭作打釘狀,最後打棺中央一釘,稱「子孫釘」。 ※釘畢送紅包與封釘人,孝男即用牙齒拔起子孫釘,供於魂帛。 ※封棺儀式中有一金色釘子(取其”出丁”旺人丁之意,要與手尾錢妥善保管(放置家中財位)。
散宴
※不論台灣民間習俗吃「福食」、「散宴」、或「解穢酒」,都有一切喪禮儀式已經結束或告一段落的涵義。 ※所有的親人來參加告別式後,要請他們吃一頓飯,一則去除穢氣,二則表達感謝之意。
百日習俗
※習俗上,家中如有親人過世,在一年內(一說百日後即可)不可參加任何喜宴(紅包可委由朋友代送或郵寄),也不要出入朋友家裡(對方如不介意則無妨,要先詢問對方習俗)。 ※對年裡,如春節、清明節、中元節..等重大節日,要提前祭拜剛往生的親人,不要等到當日一起拜。 ※服喪期間(對年內)不要出入大廟(土地公廟可以)及佛堂、寺院燒香拜拜。